咨询热线:400-853-0855 联系电话:13661616853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诺狮资讯 > 行业动态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

最后更新时间:2014-1-8 18:27:31
 前 言

  2009年7月-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对中国境内的36处国际重要湿地(截止到2008年12月)的生态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价周期为2005年至2008年。评价结果将为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履行《湿地公约》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国际重要湿地的基本概况  

  依照《湿地公约》第二条,各缔约国应指定其领土内适当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目前中国已有36处湿地分四批列入了该名录。第一批6处是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时列入的;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米埔内后海湾成为中国第7处国际重要湿地;第二、三、四批分别有14处、9处和6处湿地于2002年、2005年和2008年获得湿地公约认可。 

  至2010年12月,全世界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达1910处,面积达186.88万平方公里。截止到2008年12月,中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达36处,湿地总面积287.84万公顷,约占全国自然湿地总面积的7.95%。 

  二、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 

  根据国际重要湿地的主要保护对象和湿地类型的不同,本次评估将国际重要湿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濒危物种保护类型、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和内陆湿地类型。本次评估针对不同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估指标对其生态状况进行评价。参与生态评估的36处国际重要湿地总体状况较好(详见表1),除3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为“中”外,其余均为“优”。 

  1、濒危物种保护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 

  濒危物种保护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共4处,分别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该类型国际重要湿地以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率和濒危物种栖息地面积变化率为评价指标,整体生态状况良好,除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状况为“中”外,其余均为“优”。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数量从1986年的39头增加到2005年的1007头,到2008年,麋鹿种群数量已达到1317头。2008年的种群数量比2005年增加了310头,增加率为30.8%。自然保护区中的麋鹿栖息地面积2668公顷基本维持不变。 

  据推算,2005年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的斑海豹数量在2000-3000头之间,2008年数量在1500-2000头之间。数量变少的原因是近几年气候偏暖,温度偏高,海冰数量少、结冰期短。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误捕海龟数变化指标替代种群数量变化率指标。据连续多年监测结果,自误捕海龟数量2005年为29只,2008年的61只,增加率为110.3%。由于采取了严格的保护保育措施,自然保护区中的海龟栖息地面积400公顷维持不变。 

  中华鲟为江海洄游鱼类。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共设置了15个监测点,每年5-8月份监测长江口浅滩区摄食育肥的幼鲟数量,通过幼鲟数量变化指标替代种群变化率指标。2005到2008年的4年间,监测记录到中华鲟幼鲟的数据为150、600、29、205尾,幼鲟数量总体趋势为增长,增长率为36.7%。 

  2、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 

  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共10处,分别为东寨港、米埔内后海湾、双台河口、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湿地、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类型国际重要湿地以湿地面积变化率、植被覆盖变化率、物种多度变化率、水鸟数量变化率、濒危物种数变化率、植物入侵物种、土地(水域)利用方式变化率为评价指标,整体生态状况较好,除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和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状况为“中”外,其余均为“优”。 

  经评估,东寨港、米埔内后海湾、双台河口、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湿地和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8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优。湿地面积变化率、植被覆盖变化率、物种多度变化率、水鸟数量变化率、濒危物种数变化率、植物入侵物种、土地(水域)利用方式变化率基本没有变化,一些国际重要湿地的指标甚至出现增长,如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的潮间带红树林覆盖率增加了11%,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增加了3%以上;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面积增长2.1%、濒危物种种类和数量均增加;东寨港的植被覆盖率增加2%;双台河口的濒危物种的数量增加较多;广东海丰湿地的水鸟物种数量和濒危物种数量均出现大幅增加,水鸟物种数量和濒危物种数量分别由2005年的163种、31种增加到2008年的193种和40种。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和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最大威胁和问题为外来物种入侵,入侵物种为互花米草,其中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面积占国际重要湿地面积的比例为36.65%,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超过了20%。此外,由于实验区部分滩涂被围垦和水产养殖,导致了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由2005年的3.5万公顷变化为2008年的3.4万公顷,植被覆盖面积减少了近1000公顷。 

 3、内陆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 

  内陆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共22处,分别为向海、扎龙、鄱阳湖、东洞庭湖、鸟岛、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湿地和水鸟自然保护区、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塔海湿地、大山包、鄂陵湖、拉什海湿地、麦地卡、玛旁雍错、纳帕海湿地、扎陵湖、洪湖湿地、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类型国际重要湿地以湿地面积变化率、水源补给状况、地表水水质、地表水富营养化程度、植被覆盖变化率、物种多度变化率、水鸟数量变化率、濒危物种数变化率、植物入侵物种、土地(水域)利用方式变化率为评价指标。这些内陆国际重要湿地的评价指标在2005-2008年期间基本没有变化,一些评价指标甚至出现增长,所有22处内陆类型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均为“优”。其中扎龙、大山包、鄂陵湖、拉什海的湿地面积出现增长,特别是扎龙自2001年春季开始实施生态补水,并于2009年建立了长效的生态补水机制,对湿地生境的稳定和维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数量出现大幅度的增加,达到252种,主要是植物物种的增加。向海的水鸟物种数量增加了4种。拉什海湿地鸟类种类、水鸟种类和濒危物种种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鸟类物种数量从2005年的199种增加到2008年底的225种。 

  但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了13400公顷,年递减率达0.97%,而且湖泊水质较差,为劣Ⅴ类水。随着雨季排水将水花生、水葫芦排入洪湖,导致了湖北洪湖湿地植被入侵现象严重。据统计,2008年洪湖湿地水花生、水葫芦面积达到了1340公顷,占湿地植被面积的比例为4.1%。 

 三、中国国际重要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 

  1、外来物种入侵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等4个国际重要湿地的最大威胁和问题为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是互花米草在沿海入侵。2008年监测数据显示,崇明东滩互花米草面积达15.68万公顷,占湿地植被面积的36.7%。盐城、漳江口和山口红树林互花米草分布的面积分别超过了湿地植被面积的20.0%、3.0%和2.9%。 

  2008年,湖北洪湖湿地水花生、水葫芦面积达到了1340公顷,占湿地植被面积的比例为4.1%。拉什海湿地的入侵植物主要为红花月见草、鬼针草、辣椒草等,呈零星状分布,总面积不足湿地植被面积的1%。 

  2、国际重要湿地周边环境发生变化 

  由于国际重要湿地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一些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减少,如鄂尔多斯遗鸥、大连斑海豹等。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流域内灌溉用水量过大以及淤地坝等工程建设,使进入湿地的来水量大幅减少,导致遗鸥的生境遭到破坏,遗鸥的数量急剧减少。大连斑海豹数量调查主要是在冬季结冰的繁殖期进行,由于近几年气候偏暖,温度偏高,海冰数量少、结冰期短,导致调查到的斑海豹数量减少。 

  3、围垦和改造改变了湿地使用性质 

  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由于围垦、养殖占地、工业和交通等占用湿地现象严重。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围垦和工业用地,到2008年开发利用13941公顷滩涂,土地(水域)利用方式变化率4.91%左右。北仑河口、漳江口和海丰湿地等也有类似现象。 

  4、人类活动干扰依然严重存在 

  如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周边地区大量开垦湿地,实行人工截流分洪,堵坝排水,强排改道,使天然状态下的汇水面积明显缩小,导致国际重要湿地不断退化。向海由于牧业生产、农药的使用、机器的噪音等干扰,致使水鸟数量减少。 

  5、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偏高 

  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国际重要湿地的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兴凯湖、三江、洪河和向海的地表水营养化程度为中度营养,扎龙为富营养。这是由于这些国际重要湿地周边有大量农田,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和排放,以及水中的大量植物生长迅速,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程度为较高。洪湖和鄱阳湖为中营养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为富营养化,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总氮。 

 

四、亟待加强的重点工作 

  1、加强湿地保护立法 

  通过加强湿地立法,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并通过立法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湿地生态补水制度、湿地土地占补平衡等制度,把国际重要湿地纳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禁止开发区范畴,明确湿地在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位。 

  2、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 

  开展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恢复,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国际重要湿地采取退耕还湿、植被恢复、生态补水等恢复工程,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水鸟迁徙地和繁殖地的生态安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国际重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和控制 

  部分国际重要湿地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特别是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禁止将自然湿地无天然分布的外来野生动物放生野外,禁止将本地无天然分布的外来野生植物种植于国际重要湿地内,严格控制外来生物物种侵入湿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理已被外来物种入侵的湿地。 

  4、加强对国际重要湿地周边地区和上游的综合治理 

  完善水控制、调配工程的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减少水开发项目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及其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建立湿地保护与河流流域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相关评论: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整体状况较好  

  
  湿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地球之肾”。  

  中国是亚洲拥有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自1992年中国正式签署《国际湿地公约》以来,中国的许多湿地因其重要的生态价值,逐年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予以保护。  

  2009年7月—11月,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对中国境内的36处国际重要湿地(截止到2008年12月)的生态状况进行了评估,并授权本刊独家发布《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  

  该公报本次评估周期为2005年至2008年,将国际重要湿地划分为三种类型,濒危物种保护类型、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和内陆湿地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估指标对其生态状况进行评价。  

  根据最终的评估结果,参与评估的36处国际重要湿地总体状况较好,除3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为“中”外,其余均为“优”。  

  “异族入侵”威胁湿地生态  

  被评级为“中”的3处国际重要湿地分别为: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和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濒危物种保护类型,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和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属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评级较低的原因是,在评估周期内,斑海豹数量急剧减少。据推算,2005年,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的斑海豹数量在2000~3000头之间,2008年数量在1500~2000头之间。  

  根据评估报告分析:大连斑海豹数量调查主要是在冬季结冰的繁殖期进行,由于近几年气候偏暖,温度偏高,海冰数量少,结冰期短,导致调查到的斑海豹数量减少。  

  与濒危物种保护类型的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和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最大威胁和问题为外来物种入侵,入侵物种为互花米草,其中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面积占国际重要湿地面积的比例为36.65%,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超过了20%。  

  此外,由于试验区部分滩涂被围垦和水产养殖,导致了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由2005年的3.5万公顷变化为2008年的3.4万公顷,植被覆盖面积减少了近1000公顷。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22处内陆类型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均为“优”。这些内陆国际重要湿地的评价指标在2005—2008年期间基本没有变化,一些评价指标甚至出现增长。其中,扎龙、大山包、鄂陵湖、拉什海的湿地面积出现增长,特别是扎龙自2001年春季开始实施生态补水,并于2009年建立了长效的生态补水机制,对湿地生境的稳定和维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数量出现大幅度的增加,达到252种,主要是植物物种的增加。拉什海湿地鸟类种类、水鸟种类和濒危物种种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鸟类物种数量从2005年的199种增加到2008年底的225种。  

  但一些内陆类型湿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了13400公顷,年递减率达0.97%,而且湖泊水质较差,为劣Ⅴ类水。湖北洪湖湿地植被入侵现象严重。据统计,2008年洪湖湿地水花生、水葫芦面积达到了1340公顷,占湿地植被面积的比例为4.1%。  

  湿地亟须法律保护  

  该公报总结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包括外来物种入侵、湿地周边环境被破坏、围垦和改造对湿地的破坏、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偏高。  

  由于湿地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一些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减少,如鄂尔多斯(600295)遗鸥、大连斑海豹等。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流域内灌溉用水量过大以及淤地坝等工程建设,使进入湿地的来水量大幅减少,导致遗鸥的生境遭到破坏,遗鸥的数量急剧减少。  

  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围垦、养殖占地、工业和交通等占用湿地现象严重。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围垦和工业用地,到2008年开发利用13941公顷滩涂,土地(水域)利用方式变化率4.91%左右。北仑河口、漳江口和海丰湿地等也有类似现象。  

  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周边地区大量开垦湿地,实行人工截流分洪,堵坝排水,强排改道,使天然状态下的汇水面积明显缩小,导致国际重要湿地不断退化,如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和排放,以及水中的大量植物生长迅速,导致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国际重要湿地的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兴凯湖、三江、洪河和向海的地表水营养化程度为中度营养,扎龙为富营养。洪湖和鄱阳湖为中营养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为富营养化,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总氮。  

  针对湿地当前所面临的威胁和问题,报告建议:加强湿地立法,通过立法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湿地生态补水制度、湿地土地占补平衡等制度,把国际重要湿地纳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禁止开发区范畴,明确湿地在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位。同时,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和控制,以及加强湿地周边地区和上游的综合治理。  


 
 
 

诺狮服务
热门专题
诺狮案例
最新资讯
服务热线

400-853-0855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官微更有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