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乐于农 ——“公园式农业”引领农业园规划发展新风尚
“公园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和专业农场,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作为乡村休闲和农业旅游的升级版,是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高端形态。
农业公园兼具农业的内涵和园林的特征,它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从而使农业具有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休闲购物、怡情益智等多种功能。通州的南瓜主题公园,昌平的香味葡萄园,北京特菜大观园,怀柔的城市农业公园等,都是这种模式的代表。下面以怀柔为例说明这种“公园式农业”主题创意发展模式。
怀柔区耕地资源有限,但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山区占全区面积的88.7%,林木覆盖率高达75.1%,是首都重要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针对资源特点和城市功能定位要求,2006年底怀柔区提出了农业公园化的发展理念,力争把怀柔建成服务首都的大花园,市民休闲度假的胜地。2007年启动了凤山百果园等4个农业产业公园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有9个农业产业园和6个生态沟谷公园。经过几年的建设,怀柔已形成城市农业公园集群,创造了创意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该模式的创意在于:
1、农业园规划的生态与服务创意,确立农业公园化的创新理念。
与城市公园相比,农业公园自然生态景观突出,“农”味十足,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田园风光、纵情青山绿水,还可以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家生活,感受乡土文化,品尝乡村美食。与传统的采摘园和农家乐相比,它具有公园式的布局、优美的景观围栏、新颖的门区标志、错落有致的节点景观以及生态餐厅、休闲茶座等独具公园化特色的配套设施。农业公园的创意使农业的田园景观园林化,农业的生产场所休闲化,农业产品个性化。
2、打破行政界限,实行分区域规划。
根据区域山水自然资源、民风民俗资源优势,怀柔区制定了农业公园的整体发展规划。其中,平原和山前暖区重点发展综合性设施农业公园;北部山区发挥山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观光采摘、休闲养生、资源种养业为主的专业型旅游农业园区。具体的农业公园建设则紧密结合该区域内农业资源的特点,打破现有的村、镇界线,采取连村、连沟、连片等模式进行分区域规划。
3、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主题农业公园。
在农业公园建设中,怀柔区坚持因地宜的原则,注重发挥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提出了“分资源建设”的思路。不仅发挥了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还避免了观光休闲内容的雷同。“栗花沟”所在的渤海镇有500多年板栗栽培历史,至今仍有明清板栗古树17万株,板栗文化深厚悠远。红肖梨是怀北镇的传统特色产业,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规划面积1万亩的红梨产业园就坐落在该镇,在原有红肖梨品种的基础上,又引进54种国内外优质红梨。四季花卉园核心区所在的花园村,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花卉种植,花卉苗木是该村的主导支柱产业。三山都市型设施农业公园以栽种圣女果、西甜瓜等蔬菜水果为主。凤山百果园是一处集观光体验、民俗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科普教育、名优果品展示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
4、分档次建设,满足梯度需求。
针对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建设不同标准和服务内容的农业公园或休闲娱乐设施。既有集体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公园,也有功能单一的采摘园;既有高档的生态餐厅,也有便宜实惠的农家饭;既有高档的有机果品,也有普通的新鲜蔬菜;既有现代化的休闲茶座,也有免费的休息凉亭……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自愿选择,这也是众多市民齐聚怀柔的重要原因。差异化、分档次的建设思路,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吸引了游客。
5、特色各异,分客流接待。
为避免游客扎堆所造成的交通拥堵、停车就餐困难等现象,怀柔区除采取分档次建设外,还注重从特色打造上分流游客,搞好创意,围绕“特”、“新”、“奇”做文章。
诺狮旅游景观规划认为,如何把握新型城镇化时代大背景的机遇,以农业为基点,以文化为依托,以休闲为延展,打造“寓乐于农”的创意“公园式农业”,是农业园获得高溢价、实现突破性发展的不二之选。
- 上一篇:休闲农业园如何让它流连忘返?
- 下一篇:中国创意农业园该如何突破重围走上康庄大道